生活

家常饮食 | 日常保健 | 性福指南 | 夫妻关系 | 婆媳关系 | 亲子时光 | 持家有道 | 生活专题
您现在的位置是:首页 > 生活 > 健康家庭 > 持家有道

三大误区套牢近视投资者

[2008-04-01 09:56] 作者:佚名 出处:其他 录入:dengjiashuo 进入论坛/亲子乐园

  今年65岁的老李通过银行从去年起,每年投资5000元购买了一家保险公司的万能险,但在银行连续加息后,他发现之前买的保险产品收益缩水了。时下到了续保期,他是续保还是退保,这个问题让他举棋不定。像老李这样的中老年人用养老钱炒股票、购黄金、投保险,大有人在。最终非但没有收益,反赔了老本。日前, 工商银行白下支行理财经理杨宁作出了三大提醒,市民在投资前一定要补上金融课。

  保险≠储蓄替代品

  如今,一些保险业务员为了得到业务佣金,常常误导消费者投保并不适合自己的险种,随着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到银行办理保险业务,他们并不清楚,银行保险产品的经营主体仍是保险公司,保险公司承担保险责任,银行只是代理销售机构;不宜将银行保险产品与银行存款、国债进行简单、片面地比较,更不能把它作为银行储蓄的替代品。

  对于期限较长、要分期缴纳保费的产品,需确认有足够、稳定的财力支付保费。另外,银行保险产品都规定有犹豫期(收到并书面签收保险单起的10日内)。在犹豫期内退保,可以取回全部已缴纳保费,保险公司仅扣除少量工本费。一旦错过了犹豫期,保险公司就会收取高额的退保费用,因此,建议投保者不要轻易退保,尤其是两年之内退保是最不合算的。如果在这期间,由于种种原因一时缴不起保费,其投保人可以利用减额缴清。

  预期收益≠实际收益

  按照银行监管部门的要求,除了银行储蓄以外,其他多数理财产品均用“预期收益”来表示。但有些产品主要投资于稳妥型产品,所以实际收益基本等于预期收益。但不是所有的预期收益都能实现的,很多时候,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不相符。尤其是理财市场火爆时,很多银行将QDII、打新股等风险相对较高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比赛似的往上抬,以吸引投资者眼球。

  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一般有一个收益区间,比如4%~15%。某些银行在进行产品营销宣传时便直接说“最高收益15%”,以达到吸引客户的目的。其实这种高收益仅是一种可能性而已,要真正达到这一收益水平并不容易,如果产品的运作水平得不到保证,那么“最高收益”就成了空话。比如,在新股发行数量减少、中签率较低的情况下,“打新股”理财产品实现最高收益的可能性极小。所以,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不要只看“最高收益”,还应对投资的方向进行分析,并且要留意“最低收益”是多少。

  购买金饰≠黄金投资

  相比于其他投资理财方式,黄金投资成了时下百姓预防通货膨胀风险的“避风港”。于是“黄金首饰热、金条脱销”等词汇频频出现。但说起黄金投资,很多老百姓最先想到的是购买金饰品。

  事实上,装饰性实物金不具有真正意义上的黄金投资性质。黄金饰品变现出售时,即使是全新的饰品,也只能按照二手饰品来对待。同时,其加工成本带来的较高溢价以及回购不便而导致的流动性欠佳,投资者购买此类实物金并不能充分享受金价上涨带来的收益。

  当前通称的黄金投资主要是指实金投资和纸黄金等。其中,实金投资是指买卖金条、金币等,但有时也仅是记账,并不提取实物。纸黄金则以账面记录为主,通常并不和实物打交道。

  真正作为投资性的金条应当是通过交易所、银行、经纪人等出售按照规定标准制作的金条,其价格和交易所金价直接挂钩,只收取少量的手续费,而且有适当的回购措施,购买者容易变现。相对实物金,纸黄金交易更为方便快捷,交易成本也相对较低,获利空间更大。目前国内已有3家银行开办纸黄金业务,分别是 中国银行的“黄金宝”、中国工商银行的“金行家”,中国 建设银行的“账户金”。

家庭理财:盘活房产积极投资    时尚老爸的精彩理财故事    当今薪好“太太”家庭理财

首页 上一页 1 下一页 末页
关键字:投资,保险,风险投资,持家有道,三大误区套牢近视投资者
赶走痱子,宝宝健康度夏 赶走痱子,宝宝健康度 夏季就要到来了,家长要开始为宝宝美好的夏天进行安排啰!但每到……
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 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 在灾难突袭的时候,我们该怎么保护我们的孩子;同时,在日常生活……

专家答疑